-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虽然中石油与伊朗项目条约被中止,但其在全历程掌握住了“在商言商,以我为主,掌握危害,进退有据”的商业原则。
陈卫东,现任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教授级高级经济师
克日,伊朗政府称,由于中国石油自然气集团未能推行相关条约义务,将作废与中石油签署的25亿美元油田开发协议,一时引起海内外媒体普遍报道。
2009年9月,中石油与伊朗签约开发南阿扎德干油田条约,该油气田为天下最大油田之一,探明储量为420亿桶。凭证条约,中石油应在伊朗开采60万桶/天原油,首期工程约定开采185口油田。但伊方对工程希望水平不知足,指出中石油在条约签署后行动缓慢。今年2月,伊朗石油部长果真体现中石油不可再继续拖延,伊方还发出为期90天的最后通牒,鞭策中石油加速落实条约约定工期。在看到没有实质性推进后,伊方宣布作废与中石油的油田开发条约。
据路透社报道,已往十年中石油快速扩张,国际营业进入凌驾30个国家。最近几年,由于北美油气产量和澳大利亚、东非包括中国本土自然气生产远景灼烁,伊朗对中石油的主要性则减轻了许多。加上2010年以来北京增强了与美国能源领域的相助,为避免造成对中美关系的攻击,中国政府有意让中国石油公司放缓或阻止其在伊朗油气项目的作业运动。
曾请朋侪资助汇总路透社对此事的报道与谈论,其中一篇文章不长但转达的最主要信息是:虽然条约被伊朗方面宣布中止,但中方并非是被动的一方。
早在1995年,时任伊朗总统的拉夫桑贾尼就有意将此项目授予其时与道达尔公司竞争的美国大陆石油公司,以此向美国发出“有力的信号”。就此美国和伊朗海内政坛爆发了强烈争斗,两国鹰派均占优势。该条约坚持不到两周,大陆石油公司就被迫宣布撤出。美国政府鹰派以为是“恐怖主义关闭了经济相助的通道”,而伊朗精神首脑以为“美国人一直致力于向伊朗实验‘全球专政’,只有‘和美国对着干’才是其政权生涯的基础”。这就是美伊恒久强烈对抗的基础缘故原由。随后,伊朗将该项目授予大陆石油公司的竞争敌手道达尔公司。由于众所周知的“制裁”缘故原由和伊朗“苛刻的回购条约模式”,道达尔及其同伴也不得不选择退出。
著名石油作家丹尼·耶金先生在其《能源重塑天下》一书中对伊朗的评价是:“产量低下的缘故原由包括以下几点:统治党派之间的政治斗争;缺乏投资;德黑兰在和国际公司谈判中态度过于强硬;近年来国际制裁极大地限制了伊朗获到手艺和融资。”
2009年前后,中国几家石油公司对进入伊朗体现出极大兴趣。此时,经由数年快速扩张的中国石油公司对自身手艺、资金和治理能力很是自信,在大手笔拿下伊拉克几个项目后,同样信心满满地进入伊朗。就战略选择而言,进入伊朗无可厚非,但问题出在对政治因素和跨国谋划治理难题的预计缺乏上。这与中企加入国际市场竞争时间太短,履历缺乏直接相关。而美国大跨国石油公司为此吃过不少亏,积累了富厚的履历教训,在两伊石油项目上体现得很是稳重。
虽然中石油与伊朗项目条约被终止,但其在全历程掌握住了“在商言商,以我为主,掌握危害,进退有据”的商业原则。五年时间,中石油钻井7口简直有些损失,但总的损失未几。从中吸收教训、获得履历是我们加入国际市场竞争必不可少的。在这个事务中,笔者看到岂论是政府在掌握重大国际地缘政治战略眼光和控制能力方面,照旧石油企业在危害把控和相关利益各方调控上都有了长足前进,正在走向成熟。这是值得一赞的事。
责任编辑:赵 雪